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思想周刊
发展产业别只算经济账
2019-07-02 07:04:22   
2019-07-02 07:04:22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通过产业扶贫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,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也成为很多贫困地区的主动选择。能否带动一方经济、富裕一方百姓,这是衡量一个产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。当然,这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实现。

  事有艰辛,但并非“无迹可寻”。不妨从一些做得好的地方汲取经验。以我区盐池县来说,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区首个脱贫“摘帽”贫困县区,与大力发展产业密切相关,其中滩羊产业最具特色。过去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羊,作为一项产业大力发展时,有基础,群众参与度高。通过小额信贷、扶贫保等方式,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难题;采取“产业拉动、组织联动、企业带动”等方式降低市场风险、解决销路等问题……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,产业“如鱼得水”发展壮大起来,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“金饭碗”。

  农村的工业是从“农业里长出来的”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产业基础,对于一些缺乏“先天优势”的贫困地区来说,如果想引进一些外来项目,就特别需要尊重规律,从实际出发,实现“水土相服”。

  笔者采访时,听闻某地推广养殖蝎子的事情。因为蝎子具有极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,所以市场前景确实不错。但在当地却推广不动,说起原因,有的农户觉得湿温度掌握难,有的农户解决不了饲料难的问题……总之,农户嫌麻烦,不愿意。是他们懒吗?客观来讲,并不全是。养殖蝎子是一项技术活儿,对于从来没有经验的农户来说,确实有很大的挑战。这就迫切需要农技人员及时跟进、全程指导,如果这一环节“缺位”,养殖搞不好,农户自然有顾虑。

  所以,“外来”的产业要想在一个地方扎下根、活下来,首要的是得适应当地的水土,走进当地群众的“心里”。如果只空算经济账,却忘记了考虑人和环境的因素,忽视群众的意愿和需求,“看起来”再好的产业,也很难搞成功。(孙莉华)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贺璐璐